赛博废墟

I'm still at my prime because no one will let it through

2月8日

Нефрит:

昨天和我爸去看电影,没看过原作小说也不了解科幻,就不说电影了,太空一直是我心里微妙的一个点..写点想到的别的


“带着整个地球”这个想法我总觉得是附加了特别深重和复杂的对“故乡”的感情,不仅是为了生存,还要保留一个家园,保留下来与亲人、朋友生活过的地方还有过去发展的轨迹,出于很奇妙的归属感。可能因为往外走不仅要有希望还要有历史,在曾经的地点与特定的人发生的人和事,永远都是一个人的组成部分,无法轻易舍去。


“家”其实也就是人与人、人与物产生连结而形成的集合体,是回忆和感情的纽带,很多时候就可以逐渐扩大,空间站在外飞行,马卡洛夫说想回家当然也是首先回到地球。如果是在俄罗斯,也许他想回到自己的房子里,如果在其他国家,也许他会想回到俄罗斯,而在太空中则扩大到了整个“母星”,让他和中国宇航员的区别都淡化,他们就变得同样是地球这个家园里面亲近的家人。所以他们可能不知道几千年以后地球是不是还真的存在,家乡的湖泊和食物却可以成为具体的寄托,而且彼此已经没有地域的界线。


我到现在都一直很喜欢蒲宁的《深夜》,他在巴黎看到月亮而想起故乡的景色,没有说什么思乡的话,但是特别复杂、生动和忧愁,让别人也很容易陷入到那种情绪中去,因为他所提到的“俄罗斯丘陵起伏、树木稀少的草原上的,迢遥的、几乎遗忘了的秋夜”、“一幢古老的、灰色的住房”、“和我一起伤悼我那不幸的青春的”月亮,和我对家的感受是相通的:自然景物、住所、旧事和我爱的人。对这些回忆的感情又向更宏观的地方发散,因此越看到宏伟壮丽的景色越感动它是生存之地的见证,看到遥远的太空觉得孤独又感动它证明了角落里文明和爱的可贵。


如果在地面上没有牵挂,家也就没有了成为“家”的条件,人类进入了太空,当然还永远都属于这个宇宙,但是离开了地球也许就再也没有办法成为地球的孩子了,毕竟他们有了新的根基。可能回望的时候还会记得地球正是“遥远的寂静中的星星”,只是感觉已经没那么真切。



评论
热度(1060)

© 赛博废墟 | Powered by LOFTER